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上颌骨、筛骨和蝶骨(尸体)
Main Text
Table of Contents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FESS) 于 1980 年代率先出现,已成为各种鼻窦疾病(如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病)手术治疗的标准方法。1 这种微创技术涉及使用内窥镜来观察和进入鼻旁窦,从而可以精确和有针对性地切除病变组织。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FESS 显示出更好的结果。与传统手术后 6.67% 的复发率相比,FESS 后鼻息肉病的复发率显着降低(30% 的病例)。2 此外,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使用 FESS 导致额鼻窦炎手术的长度显着缩短了 15%。3
尤其是慢性鼻-鼻窦炎,是一种普遍且使人衰弱的鼻窦疾病,影响 5% 至 12% 的普通人群。4 这种慢性炎症会严重损害生活质量,导致鼻塞、面部疼痛、头痛和嗅觉功能障碍等症状。5 当传统的医疗管理(包括使用鼻内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无法为有疾病症状的患者提供持久缓解时,FESS 作为一种关键干预措施出现,旨在通过有针对性地切除病变或阻塞组织来恢复正常的鼻窦引流和通气。6
与 FESS 相关的潜在并发症是:直接损伤大脑、复视、鼻泪管损伤/过度流泪、眼眶血肿、粘连形成、颈动脉损伤、视神经损伤、眼眶损伤和脑脊液渗漏。
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综合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 0.50%。输血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需要手术的出血、脑脊液渗漏和眼眶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0.18% 、 0.02% 、 0.10% 、 0.09% 和 0.09%。7
此处提供的 FESS 尸体视频提供了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夹层的详细而全面的指南。循序渐进的方法,加上对解剖学考虑的强调,使该视频成为参与鼻窦疾病管理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重要资源。
该程序从正确的尸体头部放置和仪器设置开始。尸体头部的位置与实际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方式相同,头部略微转向外科医生。调整手术台的高度,以便外科医生的手臂可以舒适地靠在躯干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疲劳。
使用 0 度视角内窥镜进行初步观察可以识别关键的鼻窦结构,包括下鼻甲、鼻中隔和中鼻甲。虽然中鼻甲在大多数患者中很明显,但在严重的鼻息肉病中可能难以识别。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更容易地在其附着部位上位识别。在手术的初始步骤中,利用双端骨膜提升器轻轻地向内侧移动中鼻甲。该作应谨慎执行,以防止颅底骨折和随之而来的脑脊液 (CSF) 渗漏的发生。随着内侧化的进展,钩突变得明显,筛状大疱和位于筛状大疱后方的基底薄片也变得明显。
下一个程序步骤涉及去除钩状突,称为钩状切除术。直角探针用于进入钩状肌的后部,促进其前部骨折。动员后,使用背咬钳将钩状骨向下分裂,以便精确去除。之后,使用微清创器消除钩状突的残余物。钩切除术完成后,下一步涉及定位上颌窦的自然开口。天然开口通常位于下中鼻甲之间的交界处,位于钩突后面。成功进入后,对上颌窦进行温和扩张,以提高其腔内的可见度。利用微清弹剂,上颌窦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厚骨阻碍通路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入直的真切割钳,以促进上颌窦的额外打开,尤其是下部。
上颌窦造口术完成后,使用探针检查自然开口。感觉反馈,例如感觉鼻窦顶部和识别向纸浆层的过渡,有助于确认开口的位置。后续步骤包括去除筛状大疱。最初,使用 J 形刮除器触诊大疱后隐窝的存在,该隐窝可能因人而异。努力进入这个凹陷,尽管偶尔可能会直接进入筛状大疱。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大疱前部骨折。使用切割钳促进大疱的切除,确保彻底切除。该过程一直持续到筛状大疱从手术区域完全消除。
筛状大疱切除后,纸浆层横向暴露。随后,在相应的水平上识别基底层。进入基底薄片可进入筛后腔,使用显微清创器和镊子仔细去除隔板以进行全面清除。为了开始蝶骨切开术,切除上鼻甲的下部,为进一步进入创造空间。鼻甲切除术后,注意力集中在定位蝶窦口上。之后,它向侧面扩张和增宽,以观察窦内部。随后进行从后到前筛骨切除术,使颅底骨骼化,同时去除蝶窦内的隔板。最后,倾斜的内窥镜可以解剖额部隐窝,完成 FESS。
了解 Onodi 气室至关重要。这些细胞通常无症状,但位于靠近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危险位置,骨分离极小。在内窥镜进入过程中将这些细胞的后壁误认为蝶窦可能会损坏这些关键结构。因此,在 FESS 期间,精确识别和仔细导航这些细胞对于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8
总的来说,这个关于 FESS 的综合尸体视频指南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标准化手术实践,提高外科医生的熟练程度,并最终优化鼻窦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查看下面的系列其余内容:
Citations
- Bunzen DL, Campos A, Leão FS, Morais A, Sperandio F, Neto SC.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对伴有或不伴有息肉病的慢性鼻窦炎症状的疗效。 布拉兹 J 耳鼻喉。2006;72(2). doi:10.1016/s1808-8694(15)30062-8.
- 胡马雍议员、阿拉姆 MM、艾哈迈德 S、萨拉姆 S、塔拉夫德 KH、比斯瓦斯 AK。鼻息肉病内窥镜鼻窦手术和常规手术结果的比较研究。 Mymensingh Med J. 2013 年;22(1) 的。
- Alekseenko S, Karpischenko S. 儿童额窦外手术和内窥镜额窦手术结果的比较分析。 耳鼻喉药报。2020;140(8). doi:10.1080/00016489.2020.1752932.
- EPOS 2012:欧洲关于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立场文件 2012。耳鼻喉科医生的总结。 鼻科。2012 年;50(1). doi:10.4193/rhino50e2.
- Hoehle LP, Philips KM, Bergmark RW, Caradonna DS, Gray ST, Sedaghat AR. 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对一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 鼻科杂志。2016;54(4). doi:10.4193/rhin16.211.
- Rosenfeld RM, Piccirillo JF, Chandrasekhar SS, et al. 临床实践指南(更新):成人鼻窦炎。 耳鼻喉头颈外科。2015;152. doi:10.1177/0194599815572097.
- Suzuki S, Yasunaga H, Matsui H, Fushimi K, Kondo K, Yamasoba T.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 50,734 名日本患者的分析。 喉镜。2015;125(8):1785-1791. doi:10.1002/lary.25334.
- Gaillard F、Hacking C、Ranchod A 等人。球筛气室。参考文章,Radiopaedia.org。于 2024 年 5 月 19 日访问。 doi:10.53347/rID-1776.
Cite this article
布朗 CS,张 DW。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上颌骨、筛骨和蝶骨(尸体)。 J Med Insight. 2024;2024(161.1). doi:10.24296/jomi/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