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伴有高度异型增生的微管绒毛状腺瘤:现代技术的多媒体分析
Main Text
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用于右结肠切除术的微创技术。该技术利用机器人腹腔镜器械进行右结肠解剖和体内吻合,从而缩小腹部切口,缩短恢复时间,减少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了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以去除回盲瓣处内窥镜下不可切除的肿块。进行了体内吻合器回结肠吻合术,并通过套管针插入部位切除结肠。机器人辅助微创技术可以清晰地看到解剖平面,并有助于进行体外吻合,否则使用传统腹腔镜检查很难进行。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 50 岁的男性中,息肉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在 25% 到 30% 之间,但在美国等高风险国家,息肉的患病率可能高达 70%。1
结肠上皮发育不良由结构性和超微结构特征定义。根据定义,腺瘤是一种低度异型增生病变。更高级别的异型增生的特征是在组织学上看到分化丧失和有丝分裂特征增加。一些腺瘤进展为高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尽管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绒毛特征与进展为侵袭性疾病有关,但有大量证据表明腺瘤性息肉的某些特征可能会使患者面临更高的恶性转化风险。1
治疗性内镜检查通常足以适当切除可疑的结肠息肉。如果息肉无法通过内窥镜检查切除,则可能需要腹腔镜或开放性部分结肠切除术。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名高危结肠息肉患者的病例,该患者在内窥镜检查中无法切除,表明机器人辅助微创半结肠切除术。
患者是一名 65 岁的男性,既往有 II 型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第 3 期)的病史,他在筛查结肠镜检查时发现了他的回盲瓣后部有一个复杂的息肉。在组织学上,息肉是具有高度异型增生的管状绒毛状腺瘤。尽管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内窥镜下仍无法完全切除肿块。考虑到病灶的大小和异型增生的程度,建议手术切除。由于患者的体型和易于促进体内吻合的建立,因此提供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入路。
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大多数结肠肿瘤,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在早期都不会对体格检查结果产生变化。大息肉患者可出现血学阳性粪便。
没有针对这种良性结肠息肉的额外影像学检查;然而,如果在手术切除后在病理标本中发现恶性肿瘤,则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分期评估。
出于伦理原因,很难设计检查腺瘤性息肉恶性转化率的研究。尽管如此,德国一项基于登记的研究发现,腺瘤性息肉男性和女性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呈强烈的时间依赖性增加。阿拉伯数字
伴有高度异型增生的微管绒毛状腺瘤可以单独通过内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于完全切除的高危腺瘤患者,建议在 3 年内进行结肠镜检查。3 需要分段切除的息肉应间隔随访 6 个月,因为结直肠癌发展的风险增加。在无法进行内窥镜切除术的情况下,例如该患者,需要进行部分结肠切除术。4
微创结直肠手术与住院时间缩短、转化率降低和等效生存率有关。5 还发现体内吻合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技术可以更轻松地完成体内吻合术。6 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已被证明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代价是手术时间更长。7 较长的手术时间通常是多因素的,可能部分归因于术中设置和机器人器械的调整。
机器人手术的禁忌症与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相似。不能耐受气腹或全身麻醉是唯一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证包括多次腹腔内手术史、腹腔内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和严重肠扩张。8,9
这项多媒体分析证明了机器人辅助微创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伴有高度异型增生息肉的管状绒毛状腺瘤的成功实施。使用体内吻合器回结肠吻合术,并通过套管针插入部位切除结肠。本病例是使用机器人辅助微创技术治疗潜在恶性结肠病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否则这些病变无法通过内窥镜切除。
第一台腹腔镜手术是在 1980 年代进行的10 从那时起,器械和技术发展迅速。1993 年,进行了第一例机器人辅助微创腹部手术。这种演变在 2009 年达芬奇手术系统(Intuitive Surgical,Sunnyvale,CA)的出现达到顶峰。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包括出色的可视化和大幅增加的自由度。缺点主要是与这些系统相关的费用和更长的运行时间。一项将传统腹腔镜半侧切除术与机器人辅助手术进行比较的荟萃分析表明,后者与更少的失血和更少的并发症相关;但是,作时间更长。两种方法之间的肠功能恢复以及其他围手术期结局具有可比性。7
随着机器人设备的日益普及和采用,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我们预计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手术时间将变得更短,结果将不断改善。此外,该程序的学习曲线有望通过该作平台促进的视听反馈功能得到增强。
达芬奇 习 机器人手术系统。
作者没有什么可披露的。
本视频文章中提到的患者已同意拍摄,并且知道信息和图像将在网上发布。
没有。
Citations
- 迈尔斯 DJ,Arora K. Villous 腺瘤。在:StatPearls [互联网]。2018 年 12 月 13 日。StatPearls 出版社。2019 年 9 月 17 日访问。
- Brenner H, Hoffmeister M, Stegmaier C, Brenner G, Altenhofen L, Haug U. 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的晚期腺瘤进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基于 840 149 次筛查结肠镜检查的估计。 直觉。2007;56(11):1585-9. doi:10.1136/gut.2007.122739.
- Lieberman DA、Rex DK、Winawer SJ、Giardiello FM、Johnson DA、Levin TR. 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筛查和息肉切除术后结肠镜监测指南: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的共识更新。 胃肠病学。2012;143:844. doi:10.1053/j.gastro.2012.06.001.
- Hassan C、Quintero E、Dumonceau JM 等人。息肉切除术后结肠镜监测:欧洲胃肠内镜学会 (ESGE) 指南。 内镜检查。2013;45:842-64. doi:10.1055/s-0033-1344548.
- Sun Z、Kim J、Adam MA 等人。在对 14,033 名直肠癌患者的全国分析中,微创与开放低位前切除术等效生存期。 安外科。2016;263.1152-1158. doi:10.1097/SLA.00000000000001388.
- Morpurgo E, Contardo T, Molaro R, Zerbinati A, Orsini C, D'Annibale A. 机器人辅助体内吻合术与体外吻合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癌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J Laparoendosc Adv 外科技术 A 部分 2013;23:414-417。 doi:10.1089/lap.2012.0404.
- 马 S、陈 Y、陈 Y 等。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右侧结肠切除术的短期结局: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亚洲 J 外科杂志。2019;42:589-598. doi:10.1016/j.asjsur.2018.11.002.
- 标记 JM。腹腔镜手术 (FLS) 和内窥镜手术 (FES) 的基本原理。在:Soper N, Scott-Conner C, eds. SAGES 手册。第 1 卷第 3 版,Springer,纽约,纽约;2012:3-13. doi:10.1007/978-1-4614-2344-7_1.
- Brunicardi F、Andersen DK、Billiar TR 等人,编辑 Schwartz 的外科原理。 第 11 版麦格劳-希尔,纽约州纽约。
- Spinoglio G, ed. 机器人手术:当前应用和新趋势。斯普林格,纽约州纽约;2015 年 1 月 24 日。
Cite this article
卡尔马 CL, 卡特雷尔 CL, 阿德金斯足球俱乐部。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伴有高度异型增生的管状绒毛状腺瘤:现代技术的多媒体分析。 J Med Insight. 2023;2023(266). doi:10.24296/jomi/266.